首页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周小兵谈学科融通与外语院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 : 2023-02-23 点击量:

本网讯 2月17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周小兵教授应邀到我院做题为《学科融通与外语院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讲座,我院院长陈恩维,党委书记谢秀兰,党委副书记吴俊峰,副院长于屏方、彭淑莉、罗长青,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邱春安,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杨帅可,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汪磊等参加了讲座。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连。周小兵教授从中国语言文学入手,通过某教材中“A不比B+谓词”的结构引出汉语教学语法的主要内容,即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而学生应该如何学。周老师强调,中国语言文学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应该结合语篇呈现、解释和练习语法知识,同时基于学生的认知机制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周小兵老师指出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外语教学,而在语言教学中互动假说与协同理论、王初明教授的“续”论等理论都不失为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读后续写任务同样适用于汉语教学,周小兵老师以洪炜、石薇学者的研究为例,阐述了读后续写对促进学生习得量词的有效性。关于协商类型的研究,周老师指出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意义协商和内容协商的数量接近,而形式协商的比重相对较少。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关注和学习语言形式,并考核学生的协商互动能力。

在教育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交叉领域中,周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老乞大》《朴通事》《汉语官话口语语法》等早期汉语教材,并指出早期教材的编者多为二语学习者,易发现汉族人难发现的问题,同时虚词、语序作用、特殊句式功能等汉语规则也最早见于这些教材中。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二级学科,其重要观点语言习得共性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周小兵老师结合语言习得机制对汉语教材中的语法点及人际智能活动进行分析,指出二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应结合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应该通过汉外对比找出语言负迁移的途径,同时通过对教学和教材的分析,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

 

国际中文教育者的使命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不同文化背景者的有效交流及和谐融通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周小兵教授表示,国际中文教师应学好传播学和跨文化交际学,根据当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大纲,依据学习者的特点设计教学点、教学顺序、练习活动等,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区域性和本土性发展。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知识,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既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中国的当代文化,建立融通中外的新概念,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新兴的融通性学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该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视野。汉硕学生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生力量,不仅需要学习语言本体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也需要涉猎传播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全球视野,向世界展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撰稿:陈翘

 

周小兵,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沙官方登录入口云山讲座学者。《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编委,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院长,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第一、二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出版《句法·语义·篇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等专著、教材数十种,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建设全球汉语教材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