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朱大可纵论转型时期中国的文化选择

发布时间 : 2010-12-10 点击量:

本网讯  2010127日,由校人事处主办、学院承办,朱大可教授主讲的题为“转型时期的文化选择”的讲座在北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刘小平主持,我校副校长顾也力、人事处处长方迎生、学院院长陈彦辉以及学院张宁、严修鸿、路成文等10名教师出席了此次活动。

首先,顾也力副校长向朱大可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接着方迎生处长向朱大可教授赠送了纪念品。随后,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

 

顾也力副校长向朱大可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证证书

朱大可教授的讲座由一个日本幕府的中国报告《清俗纪事》谈起,从世界眼光看我们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华夏的颓败。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文明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在这之后的100多年里,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系列的文明自救,这其中有三种模式:香港模式、台湾模式和大陆模式。在此,朱大可重点强调一下最后一个模式,大陆模式接轨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一种否决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伴随着20世纪的三次文化颠覆——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叙事、毛泽东的革命叙事和邓小平的财经叙事,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被挤压和破坏。

 

朱大可教授呼吁弘扬中国传统精华思想

从建国到文革期间,从祖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文明的精髓被一点一点抽离人们的精神世界。讲到这里,朱教授心痛地说道,这还不是对于文化最重的伤害,最致命的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的财经叙事,使中国社会同时融合了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两种理念。他阐述道,这是中国独辟的一条道路,必然有它的优势的一面,但是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代中国,有三大主体性危机时刻地威胁着我们的文化发展。第一是知识分子主体性的丧失;第二是公民主体性的丧失,漫长的封建史使我们的精神领域盛行着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第三是历史主体性的丧失。在此,朱教授呼吁大家,要拯救我们“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要将我们的传统精华思想弘扬。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潮水中,我们该如何做呢?朱教授对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第一,在反思中盘点和吸纳本土传统文化的精华;第二,加入普世价值和人类审美体系;第三,学习台湾和香港的有益经验;第四,积极参与政治反思、道德关怀和审美运动;第五,重建宗教信仰与灵修;第六,坚守内心的梦想——这是一条伟大而秘密的底线。

演讲结束后,朱教授接受了几位同学的提问。然后,他借用一位大师的话作为结束语来勉励在座的各位:发好念,行好事,做好人。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最后,刘小平副院长总结了此次讲座,并再一次感谢朱教授精彩的学术演讲。认为这个讲座视野开阔,思想前卫,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当代一些文化现象、文化事件作出了个人化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对当代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附:演讲人简介:

朱大可,1957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因其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反思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深刻,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产生广泛影响。20069月号的《凤凰生活》杂志,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中国文化守望者”朱大可入选,与李敖、余秋雨、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的代表。主要著作有《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记忆的红皮书》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