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下午,金沙官方登录入口2014级硕士研究生冯琪琪主持的名为“从身份焦虑到‘人’的边界:探讨影视作品中的人形机器人”的学术沙龙,以及我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刘颖主持的名为“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学术沙龙于我校四教316的创意写作坊顺利举行。参与本次沙龙的指导老师有伍方斐教授和刘小平教授,听取沙龙讲座的有2014级硕士研究生及2015级硕士研究生。
沙龙初始,主讲人之一的冯琪琪简单介绍了科幻、机器人三定律、图灵测试等相关术语,对人形机器人的范围进行界定并说明原因,并以机器人功能分类为基础,对影史中的经典机器人形象进行梳理。以《人工智能》、《机械公敌》、《西部世界》三部影视作品作为代表,说明影视作品对人形机器人问题的探讨的变化趋势——即从以身份焦虑展开的伦理冲突到以人形机器人作为“人”的具象投射,对“人”这一概念的边界提出挑战;从模糊人的社会属性到质疑人的自然属性。
接着,主讲人刘颖先对沙龙主题中所涉及到的美国电影和中国元素给出了定义,划定了范围,接着对显性表现和隐性态度这两个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两大体现方式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以上海、西藏和香港这三个多次出现在美国中的城市为例,梳理了这三个城市在美国电影中的具体体现形式和演变过程,并分析了中国城市不断出现在美国电影中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紧接着,主讲人系统梳理了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分析了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的变迁过程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最后,以《变形金刚4》、《独立日2》和《惊天魔盗团2》为例,细致地梳理了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并且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大量出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启示意义。
在两位主讲人精彩的讲演之后,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对于机器人的出现所引发的的身份焦虑这一话题,各位同学和老师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对于美国电影中大量出现中国元素这一现象也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研究生导师伍方斐教授和刘小平教授对于两位主讲人的主题分别进行了点评,指出主讲人在资料方面做了充分准备,能运用多种形式充实沙龙内容,讲解富有条理。也指出了两位主讲人的不足之处,如内容总体太宽泛。与会同学参与度高,讨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是一次生动而有意义的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