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学院2013级研究生参加了题为「日本歌谣曲的发展及其对华人圈的影响」的学术沙龙研讨会。该沙龙主讲人是中国古代文学2013级研究生张佳能,参与本次讨论的有指导老师陈桐生教授、张宁教授、李斌教授,听取沙龙主讲人报告的还有2013级的全体研究生以及2014、2015级的部分研究生。在主讲人图文并茂的介绍分析下,沙龙以音频、视频等方式带领听众进入日本歌谣曲的世界,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兴趣,报告完毕后三位老师就主讲人的内容作出点评,部分同学也参与了发言。
主讲人首先详细地介绍了「歌谣曲」(歌謡曲)一词与其它近似名词的区别,如现在经常与之合称的「演歌」(えんか),实际上有许多异名,如「艶歌」「怨歌」「縁歌」「援歌」(这些词在日文中发音一致)。但现在所谓的「演歌」和明治大正时期的「演歌」并非同一物,彼此亦无继承关系,这些都是后来产生的误解。日本歌谣曲是二十世纪初受西方流行乐影响的产物,在早期主要是靠黑胶唱片传播。战前的音乐尚未形成一定风格,主讲人为大家介绍了以中国为舞台的「广东蓝调」(広東ブルース)「苏州夜曲」(蘇州夜曲)「上海的卖花姑娘」(上海の花売り娘)等名作。
战后初期则涌现了一批轻快的曲调,抚慰了当时的普通民众,如「月儿特别蓝呀」(月がとっても青いから)「你好回忆」(思い出さん今日は)「港町十三番地」等。由于普通家庭无力购买音响设备,所以主要借助电影、电视的传播,以及在酒吧等娱乐场所供人消遣。而在繁华的地方则产生了「ムード歌謡」这一新的音乐风格,内容多为刻画都会中的男欢女爱、离恨别愁,如「想见你、想见你」(逢いたくて逢いたくて),而且经常以某些地方的标志场所为舞台(又称「ご当地ソング」),如著名的「长崎今天也下了雨」(長崎は今日も雨だった)「新宿的女人」(新宿の女)。邓丽君曾将「长崎今天也下了雨」翻唱为「泪的小雨」,主讲人通过比较两者的唱法异同令听众感知歌谣曲的独特演奏和唱法。
进入七十年代后,歌谣曲的风格已经成形,迎来了百花缭乱的全盛期。此一时期又诞生了「襟裳岬」「北国之春」(北国の春)等名作,格局大而不落俗套。主讲人比较了「北国之春」日文原版及中文翻唱的异同。因为偶像文化、少女组合等当代流行音乐的常见元素亦在此时兴起,主讲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的代表人物麻丘惠美(麻丘めぐみ)的成就。此后卡啦OK风潮到来,传统的歌谣曲复杂的唱法不得不降低标准,以适应普通民众的演唱需要,这多少对歌谣曲的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讲人通过播放不同版本的「命运之川」(さだめ川)来让听众切身感受其间演唱技巧的变化。
主讲人报告完结后,三位指导老师分别作了点评。陈桐生老师对主讲人如此熟悉日本的传统音乐表示赞赏,但也指出所用日文材料大多未经翻译,不便于听众理解;张宁老师和李斌老师则坦言之前对李香兰及北国之春外的内容并不了解,通过这次沙龙获得了许多知识,并对主讲人的部分说法提出质问。在场的年轻学子对麻丘惠美的事迹兴趣浓厚,主讲人亦特地指出其对今日偶像界的示范意义。
本次学术沙龙报告运用了多媒体形式,令听众耳目一新,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讨论中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