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晚,毛国民老师在教学楼E204教室开展了主题为“结缘经典,对话大师——兼谈西方古代人文经典阅读的方法”的14级思科信息学院和学院的人文经典阅读导师见面会。毛国民老师虽然因生病而声音显得很有“磁性”,但丝毫不影响其思想的表达,见面会的整个过程时不时因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而爆发出笑声。
一开始,老师先介绍自己,“毛”是毛泽东的“毛”,“国民”是国民党的“国民”。 利用“毛泽东”和“国民党”这两个很具有对比性的名词来让人记住他“毛国民”这个姓名,这样的自我介绍,让人觉得老师是个很风趣的人。老师就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考核方式、作业方式、授课方式、课程资源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之后,老师讲到了这门课程的开设初衷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的弊端,摆脱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局限,培养一种人文意识、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情感、审美、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维度能够有着全方位的塑造。他指明:中国大学不缺少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缺少的是灵魂教育和精神教育。他通过广外毕业生和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不同情况——前者虽高薪待遇好但止步不前,后者虽最初不顺但能节节高升——来使同学们警醒:要多阅读经典来增加自己的底蕴,而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
接着,老师重点讲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一些主要观点:1.论正义(国家的结构与灵魂的结构);2.存在(所知)与能知;3.地穴之喻。
1.论正义
首先老师表明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广外的“牛虻”,希望能使同学们麻木的神经受到刺激,希望能使各位同学明白没有绝对的真理,语言犀利。之后,他先通过苏格拉底如何利用他的“问答法”来驳倒对方关于正义所发表的言论来使同学们了解到“问答法”,并引出苏格拉底的名言:“人是无知的”,发人深省。最后,他还结合乌克兰的时局来与同学们探讨人权与主权的问题,从而说明:正义是强者的权益。
2.存在(所知)与能知
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话语并结合物理和生物知识来引导同学们从可见的世界进入可知的世界。老师首先问:“黑板真的是黑板吗?”从而引发同学们思考。从可见世界的影像、实际事物到可知世界的数字及几何图形,最终推出可知世界的理想型,对应的就是从猜想、信念到知性,最终推出理性。老师询问:“有真的圆和真的直线吗?”并回答有真的圆和真的直线,但我们没见过。最后一个学生开玩笑地说:“老师你是真的吗?”可见此名学生已有在思考了。
3.地穴之喻
洞穴之喻的内容: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洞穴。
最后,老师讲了学习经典的方法:1、理性建构。 “修改”一个文本,否定或修改其中的某些前提,增加一些设定,演绎出推论,提示其预设前提等,让文本对于当前的哲学论辩有所贡献。2、历史重建。 发现一个文本试图在某种话语传统(或不同传统的交汇)中回答的问题。找出它所提供的答案。
同学们听得很津津有味,但可惜,时间有限,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是今晚他们所学到的,如“人是无知的”、什么是正义、人权与主权、可见与可知的世界、最大的哲学家是婴儿、灵魂和人体可不可分,这些问题和新颖的观点已经够他们好好思索一番了。